2,500多年前,大教育家孔子周游列国,向各国当权主政者就如何治国理政提供咨询和建议,堪称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「高管教练」。记录孔子教育、教练思想的教育学专著——「学记」提倡的启发式教学,与苏格拉底的诘问式教练法异曲同工,旨在触动并解锁深度思考;而「学记」中多次提到的「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」的合作学习的理念,则初步体现了教育心理学中以学习者为中心、推动协作交流的建构主义思想。后来,孔子的思想传承者荀子呼吁「君子居必择乡,游必就士」、「学莫便乎近其人」、「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」,早早把来自贤人、善知识、教练的辅导放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。可见,教练、辅导、相互支持学习的文化传统由来已久。

中国领导者期待的发展方式排名TOP6


备受推崇的教练辅导

在当代,DDI推崇领导力发展应奉行「721」这一最佳比例,其中20%「与人学」具有向外部、内部、上级、平级,乃至下级多维度求教、学习的丰富内涵。DDI「2018全球领导力展望」调研发现,「与人学」的发生比例不止20%,实际上接近30%!本次调研的数据继续验证了这一现象——在领导者偏好的多种学习方法中,各种形式的教练辅导最受推崇!

如上图所示,从中国领导者视角来看,排名靠前的六种学习方法受到至少三成以上领导者的青睐,而其中的四种与教练辅导直接相关,分别是来自外部的专业辅导、来自上级主管的辅导、来自导师的辅导和来自内部(非上级主管)的辅导。更具体来看,七成中国领导者渴望外部专业教练的辅导,五成则希望获得上级主管的直接辅导。


领导者青睐教练辅导的原因

那么,为何古今圣贤和现代众多领导者都如此推崇教练辅导和「与人学」呢?答案只有两个字:人性。

  • 教练、导师或上级视角
    孔子因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,兼具「智」和「仁」,因而后世被尊为圣人。孟子把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」列为人生三乐之一,他认为「善政得民财,善教得民心」,良好的辅导教育是得人心的关键。好的教练和领导者真诚坦率、谦逊好学,以他人福祉为先,信奉人本思想而非物质至上。他们的身上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。

    与此相应,我们的调研发现,领导者是否「走心」,是否真正关心员工是决定员工敬业度高低的关键,而上级主管能否定期与下属会面并辅导下属则是「走心」的关键表现之一。在前文「提升敬业度:高度投入的领导者,成就高敬业度员工」一文中,我们发现,上级主管能否提供有效的辅导是员工敬业度最为重要的决定性因素。无独有偶,「哈佛商业评论」2022年5月刊中「Designing Work That People Love」一文中也强调了上级主管与员工定期会面辅导的重要性:每周定期与上级主管会面的下属,其敬业度分数相对高77%,而未来半年主动离职的可能性相对低67%。



    更具体来看,DDI发布的研究报告「领导力致胜全解析」中的数据显示,在诸多领导力技能中,倾听同理的「走心」模式最能促进员工的工作表现。值得注意的是,许多领导者往往自认为擅长同理,但事实上对同理心的理解并不到位,表达起来自然也就更难以到位了。

  • 员工或被辅导者视角
    · 好奇心和成长导向。爱因斯坦曾说:「我并没有特别的天赋,有的只不过是强烈的好奇心」。「荀子·劝学篇」提到,「无冥冥之志者,无昭昭之明;无惛惛之事者,无赫赫之功」。中国领导者一向以勤奋、刻苦、上进而著称,因为他们知道,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,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进步;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,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。

    · 倦怠而需要「解法」。在疫情、危机、动荡交织、极度内卷的BANI时代,领导者面临严重的职业倦怠感,如之前章节中所提到的,50%的中国领导者每天工作结束后都感到精疲力尽,不少人选择以「哥布林模式」躺平,也有不少人选择跳槽以远离当前工作。在迷惘无助之中,他们需要「解法」,否则就会寻求「解脱」。然而据统计,仅有7%的领导者有信心能力帮助下属避免这种倦怠。这种时候,往往可以考虑外部专家或外部教练视角。比如,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、健康教育家凯利·麦格尼格尔教授(Kelly McGonigal)就提供了一种「解法」,那就是「和压力做朋友」——如果把压力看作「可以依靠的资源,而非要消灭的敌人」,那么压力不会压垮你,你也大概率不会产生倦怠感。

    · 渴望互动和联结。「2021全球领导力展望|中国报告」显示,领导者希望工作中有更多沟通交流,而非更多埋头做事。「快乐竞争力」一书介绍的赢得优势的七个积极心理学法则中,法则七是「积累社会资本」,因为「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比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更重要」。处理好各种关系不仅会使领导者能量倍增,还能使他们更快从挫折中「回血」,从而感受到更大的成就感。毋庸置疑,领导者与上级主管的关系几乎算是最重要的工作关系了——他们渴望与上级主管交流和沟通。


差强人意的成效

如下图所示,从中国企业的实操来看,大部分中国企业也确实看到了教练辅导对企业未来的重要性。调研数据显示,85%的中国企业均有提供「辅导和发展他人」的相关培训,在所有领导技能中排名第一;然而,这项能力的培训效果却排名第七,在所有领导力技能中落差最大。并且,中国领导者对外部教练辅导和内部导师辅导的正面评价不高,是唯二有两成以上领导者体验最差的学习项目。这又是为什么?是「不会做」,「不想做」,还是「不能做」?


行动聚焦

知行合一的未来

客观来说,在全员ChatGPT的时代,「不会做」的概率接近于零,而「不想做」的概率大增。因为业绩压力导致急功近利,教练辅导文化这种短期看不到显著相关成效的战略举措,虽然大概率会在组织建设、梯队培养等主题中得到体现,但很少会被企业和高管层排到优先级的前列。

这也进而带来了「不能做」的风险:一方面,领导者忙于处理其他业务优先事项,无暇顾及辅导、教练;另一方面,导师或教练项目和职业对话或定期一对一等流程机制,往往因为得不到足够重视或资源支持而难以推进。

所以,中国企业和领导者不能只是口头重视,必须采取果断行动,才能做到知行合一,把教练辅导给企业运营所带来的加成效应发挥到极致。

  • 倡导教练文化

    DDI白皮书「领导者七大要务」中,「辅导和发展他人」是领导者不可推卸的工作职责,在七大要务中名列第一。孔子曾说:「不教而诛谓之虐」。在你所在的企业中,大家如何看待绩效管理?如果仅仅是把绩效管理看作监督结果、考核奖惩的依据,而非一套帮助员工来达成绩效目标、提供达标方法的流程,那么这就是在「不教而诛」。倡导教练文化、导师文化或反馈文化,让领导者从内心深处认同辅导带教的重要性,进而他们才会自主采取行动。

  • 固化流程机制

    领先企业要求上下级之间定期展开辅导对话,并在全球系统中固化。这种对话通常要求:1)年初进行职业发展对话和发展计划设定对话;2)每月进行辅导对话;3)每半年进行复盘检视对话(团队成员全体参与)。下属不但可以系统梳理长远职业目标,还能就年度目标规划「721」式的学习提升。上级主管则推动了业务和员工能力共同提升,不但能够教学相长,也收获了诲人不倦的满满成就感。

  • 紧密挂钩业务

    通过行动学习(团体学习为主)或IDP(个人学习为主)等多种手段,将学习提升与实际业务议题紧密挂钩,由上级主管、资深导师、高管,乃至外部教练组成教练团定期指导,在推动大家达成业务目标的同时,提升能力,开阔眼界,促进协同。行动学习和IDP是「721」混合学习法则的最佳载体,因而也成效最佳。在DDI系统论述如何加速培养领导人才的专著「Leaders Ready Now」中,提及了催化人才成长的三种教练类型,行动学习或IDP导师以及教练所扮演的就是其中「加速教练」的角色。

  • 引入外部视角

    领导者层级越高,越需要个性化、客制化、偏向于认知层面的辅导培养。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「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」,外部教练的专业辅导会是内部辅导的有利补充。如前文调研数据显示,72%的中国领导者都期待得到外部专业教练的辅导带教。根据实际场景,这种专业教练可以扮演「Leaders Ready Now」一书中提到的反馈教练、加速教练或传统高管教练中的任一角色。



    社会心理学家亚当·韦兹(Adam Waytz)在他的新作「人性的力量」(The Power of Human)中提到,在当下这样一个由科技定义的社会里,必须重拾人性的尊严,从而通过人性的力量塑造更美好的世界。无独有偶,「道德经」中的圣人「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;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。是谓袭明。」——希望我们能够护念每位领导者的「袭明」发心,以生命点燃生命,薪火相传,让人性的光辉永远闪耀。

领导力形成组织文化:助力企业迈向长期成功 建构多元包容的文化:让DEI引领企业创造长期价值

2023全球领导力展望丨中国报告

立即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