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务挑战

解决方案

领导层级

资源&活动

关于我们

联系我们

人才盘点最常见的五大误区

>资源&活动>前沿洞察>人才盘点最常见的五大误区

人才盘点是近年来大家越来越耳熟能详的一个词,谈到选拔晋升人才、搭建人才梯队、制定发展计划等等人才管理相关的事项,大家都会想到人才盘点。在环境变化增速的当下,人才管理要跟上这种速度,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——如何更快、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所需的合适人才,甚至有预见性地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——要回答这些问题,越来越多的人都把希望寄托于「人才盘点」

做好人才盘点,必须避开这五大误区.jpg

 

至关重要但成效不彰的人才盘点

「好」的人才盘点,能够带来的价值是多样的,对组织来说,能够:

• 了解现有领导者是否做好准备,满足企业当前和未来的战略需求

• 定期衡量组织人才梯队的健康度,了解到问题所在,帮助企业「提前」做好人才储备

• 识别高潜人才,加速人才评估和发展,帮助人才为「下一个」职位做好准备

• 为最为关键的岗位,识别出近期可能的继任者人选

切换到个人视角,人才盘点同样亦能帮助人才。第一,将自己的职业兴趣与成长发展的机会结合起来;第二了解自己的优劣势,找到差距点和未来的提升方向。

 

虽然人才盘点能够带来许多价值,也被寄予厚望,然而,人才盘点却似乎很难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,给企业带来足够的人才储备,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,获得持续的成功。根据 DDI「2021全球领导力展望|中国报告」,企业在人才储备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。仅有 6% 的中国 HR 和 11% 的全球 HR表示企业拥有足够的人才储备;也仅有 34% 的 CEO 表示,所在组织的基层领导者水平「非常好」或「优秀」,38% 的 CEO 表示,所在组织的中层领导者水平「非常好」或「优秀」。那么,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?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人才盘点中最常见的五种误区。

企业在人才储备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。.jpg


人才盘点误区一:盘点的目的不清晰,为了盘点而盘点


从理想状态来说,人们做事往往都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的,尤其是在工作环境中,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是有目的和对应价值的。但现实往往不同于理想,当人们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时,也可能会「手快于脑」,比如:

  • 别人家都做了/最近行业里很流行,我好像也应该做一下;

  • 老板交代了要做这件事,管他原因是什么,做就是了;


许多企业在人才盘点方面的情况也是类似,常常会出现在想清楚目的之前,就已经开始着手制定计划和采取行动。然而,人才盘点往往涉及面较广,需要HR、业务经理和高层领导者等角色的参与,每个人在过程中都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并投入相应的时间和精力。如果人才盘点目的不明确,那么就很难确保这些投入的有效性,并且也很难就人才盘点的结论达成共识。

 

正确解法:

所谓「磨刀不误砍柴工」,在前期稍微多一些的思考和判断,将帮助我们在盘点过程中节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。如果当前组织的情况并不适合进行人才盘点,或是人才盘点根本不能解决组织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,那么,「无为胜有为」不做盘点才是最好的选择。以下几个简单的问题,也许能够帮助快速我们厘清盘点的目的:

  • Who:人才盘点的对象是谁?为什么?

  • Why:为什么要做人才盘点?能够带来什么价值?如何衡量结果?不做会如何?

  • What:应该针对人才的哪些方面进行盘点?和业务的关联是什么?

  • When:现在的时机,是否适合做人才盘点?什么时候做盘点更合适?

等以上问题都明确了,再来解决「How」的问题,也就是:如何进行人才盘点?应该采用哪些工具/方法?具体的计划该如何制定?

 

人才盘点误区二:数据不准确,或无法正确解读


想要做出正确的决策,就需要依赖于准确的数据和信息。在人才盘点中也是一样,如果输入的人才信息本身就是错误,或者是过时的,那么我们也不能期待在后续的讨论中能够得出准确的结论。


对人才的错误判断,不仅仅意味着对人才盘点过程中所投入人力和时间的浪费,更可能会带来后续一系列的用人风险,如:把错误的人放在了不合适的岗位上、埋没高潜人才而导致的人才流失等等。人才数据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,比如:

  • 采用了「错误的」数据,比如:过于主观的、单视角的评价,或者是许久没有更新、已经过时的数据,都不能放映当前的真实人才情况;

  • 虽然数据是准确的,但是没有「正确解读」,比如:误解了某些能力的含义,或者是对分数高低的解释出现偏差等;

 

正确解法:

要避免这种情况,以下两点可以供我们参考:

1. 尽量保障所参考人才数据的「准确性」和「时效性」。一方面,可以参考多个视角的数据,以获得对人才尽量「客观」的评价;另一方面,则应该持续收集人才相关的数据,并且在盘点中关注数据的时效性,尽量使用近期的数据,并结合历史数据判断人才发展的趋势情况;

2. 引入专家,或者赋能内部,以获得对人才数据的正确理解。在对人才数据进行解读时,最好不要「望文生义」,全凭个人的主观理解来做出解读,而应该充分了解其含义与背景。当然,在呈现人才数据时,我们也应该注意尽量「讲人话」,避免可能出现的歧义。

 

人才盘点误区三:盘点花费过多的时间


对于非常稳定、变化不多的组织来说,时间其实并不是个特别严重的问题,组织可以拿出很多的时间,仔细、深入的对人才进行盘点。但是在这个「变化」已经成为常态的时代,很难有组织能继续保持这种稳定的节奏。

在此情况下,如果人才盘点继续花费过多的时间,那么将难以跟上组织人才需求变化的脚步。同时,也不利于激发人才的活力——如果高潜员工等了很久,却没有看到发展的机会,他们可能就会考虑到别处看看机会。

 

正确解法:

更快速、灵活、动态地进行人才盘点,将有助于我们避免这种问题:


1. 提高周期性人才盘点的频率。
最好能够与组织的业务盘点周期保持同样的频率,对于一些业务调整非常迅速的组织,甚至可以每年四次盘点。

2. 跟着业务的节奏来组织非周期性盘点。对于处于高速发展期或是业务转型期的组织,人才需求具有不稳定性,因此应该跟随业务需求的变化来及时安排人才盘点。在此情况下,即使时间紧张,难以把所有的相关人员聚集在一起对人才进行讨论,也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沟通对人才的看法。

3. 借助相关的系统工具来提升人才盘点的效率。如:专业的人才管理系统和办公协作系统等,能够助力我们进行高效的盘点。例如DDI Talent Dynamics人才管理系统就打通了人才建模、人才测评、人才盘点的人才管理流程闭环,以业务为出发点,以终为始地实现人才盘点效率和效用的最大化。

 

人才盘点误区四:共识不足或达成「虚假的」共识


基本上所有与人才盘点相关的书籍或文章,都会强调「共识」的重要性。但在现实工作中,要达成共识往往需要业务经理经理的投入和充足的沟通,而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

与业务相比,人才盘点相关的任务似乎永远显得不那么「重要且紧急」,因此业务经理常常希望简化盘点流程,以及投入更少的时间。如果因此我们就放弃了充分的沟通和讨论,那么虽然业务经理在盘点初期可能会感到轻松,但却也可能会在整个项目过程中降低自己的投入度,甚至不认同盘点的结果。还有一种更具有隐蔽性的情况,那就是虽然达成了共识,但这种共识却是「虚假的」,例如:

  • 为了怕得罪人/刻意迎合某些人,而隐藏信息,或者赞同这些人的观点;

  • 私下做一些利益交换,「如果你投票给我选的人,我就投票给你选的人」;

 

正确解法:

充分的沟通、讨论和有效的盘点流程设计,可以帮助我们尽可能规避以上这些情况:

1. 向盘点相关的人员(如业务经理、高层领导者等)充分强调人才盘点的价值,确保在项目初期获得足够的支持。


2. 充分的沟通是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,毕竟真正管理人才的人是业务经理,所以要确保和业务经理充分地进行信息同步和沟通,同时也要增加业务经理的参与度,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。


3. 尽可能收集多视角的信息作为佐证
,通过对盘点流程的巧妙设计(如匿名的信息收集,控制盘点会的参与人员等),以避免「一言堂」的情况产生。

人才盘点误区五:没有定义后续的步骤或举措


即便做好了人才盘点项目的各个环节,但如果盘点项目结束后就真的结束了,而没有后续的步骤或举措,那么所有的功夫也不过是「走过场」。对企业来说,这种「走过场」相当于发现了问题,但不解决问题,也就是对资源的浪费;对个人来说,则意味着可能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信任,比如:

  • 看不到个人发展机会和路径,从而丧失工作的动力;

  • 不再愿意参与和配合类似的盘点或发展项目;

 

正确解法:

这一误区的破解之道非常简单,那就是「记得去做」:

1. 根据人才盘点的结果,明确后续的行动计划,包含任务、时间节点、负责人等。
2. 定期对行动计划进行追踪和跟进——只有落实了的计划,才能真正带来价值。
3. 同样地,为了提升这一过程的效率,也可以借助专业的人才管理系统或项目管理系统等。


关于DDI  Talent Dynamics

DDI 人才管理系统 Talent Dynamics一体化系统以业务为出发点,以终为始,打通了人才建模、人才测评、人才盘点的人才管理流程闭环。同时,全流程的人才数据实时保留,形成一体化的数据闭环,让企业更好地通过人才数据洞察组织现状,从盘点数据洞见未来,真正实现人才管理效用最大化。

*本文为DDI原创文章,转载请标注出处!

韩冰莹

DDI数字化产品内容研发总监

发布时间:2022-09-30

订阅我们的电子通讯,获取最新的领导见解

订阅

推荐资源更多

扫描二维码
关注「DDI智睿咨询」

如何帮助您?请致电